图片
皴法是什么?国画里的“石纹说明书”欣赏国画山水时,你有没有注意过:有些石头线条软软的,像缠在一起的麻绳;有些却硬邦邦的,像被斧头劈过一样;还有些石头表面布满圆点,像刚下过一场雨……这些看似随意的笔触,其实都是画家特意设计的“石纹说明书”——皴法。
简单来说,皴法就是国画里专门用来表现山石纹理、质感的笔墨技法。它不是凭空发明的,而是古代画家们蹲在山野里观察:太行山的悬崖怎么裂?江南的土坡怎么软?雨后的石头怎么润?再把这些自然细节转化成毛笔在纸上的痕迹。今天咱们就聊聊最基础也最经典的4种皴法,学会认它们,看国画山水能更懂“门道”。
图片
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局部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披麻皴
披麻皴:江南土坡的“麻绳纹”适用场景:江南丘陵、土质松软的山峦(比如苏州郊外的小山包、黄山脚下的缓坡)特点:线条细长柔软,像一缕缕麻绳,用中锋(笔尖垂直纸面)或偏锋(笔锋倾斜)轻扫,笔与笔之间留白透气,整体看起来蓬松湿润。代表画作:五代董源的《潇湘图》,画里那些连绵的小山包,用的就是披麻皴——线条不紧不慢地缠绕,把江南土山的柔和与草木覆盖的质感全画出来了。
为什么用这种线条? 江南的山多是泥土和碎石混合的缓坡,风化后表面松软,雨水冲刷会形成细密的纹路,像被梳子梳过的麻线。画家观察自然后,用细长的线条模拟这种纹理,既自然又生动。
新手小贴士:画披麻皴时别太用力,笔里的水分少一点,让线条“干”一点,这样石头的粗糙感更明显;线条之间别粘在一起,留点空隙,石头才有呼吸。
图片
斧劈皴 《万壑松风图》局部斧劈皴:北方悬崖的“刀砍痕”适用场景:北方硬石山(比如太行山、华山的悬崖峭壁)特点:侧锋(笔锋倾斜)横扫,像用斧头劈砍石头,有大斧劈(粗犷,适合大块山石)、小斧劈(细腻,适合局部细节),石头边缘锋利,纹理硬朗。代表画作:南宋李唐的《万壑松风图》,画里的主峰全是斧劈皴——笔锋侧着用力一扫,石头的棱角、裂缝都清晰可见,仿佛能摸到山风的力度。
为什么用这种线条? 北方的山多是花岗岩等硬质岩石,长期风化后形成垂直的裂痕和尖锐的棱角,像被刀劈过一样。画家直接把这种“硬”的感觉画出来,用侧锋快速扫出锋利的边缘,比真实的石头还更有冲击力。
新手小贴士:画斧劈皴时,先用中锋勾出石头的大轮廓(别画得太死板),再用侧锋从石头顶部往下扫,注意线条的轻重变化——顶部重(石头硬),底部轻(碎石松动);可以叠加几层,但别涂成一团黑,留些白缝表现光影。
图片
图片
斧劈皴 马远 踏歌图 局部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斧劈皴 云头皴:云雾山峦的“圆转纹”适用场景:云雾多的湿润山区(比如黄山、泰山等常被雾气笼罩的山)特点:线条圆转多变,像云朵裹着石头,起笔稍重,收笔渐轻,常与淡墨渲染结合,石头看起来蓬松有体积感。代表画作:北宋郭熙的《早春图》,画里那些被晨雾笼罩的山峰,用的就是云头皴——线条不是直的,而是像云一样卷曲缠绕,把山水的朦胧感全画出来了。
为什么用这种线条? 云雾多的山,石头表面常覆盖着潮湿的苔藓或泥土,雨水冲刷会让纹理变得圆润;加上雾气遮挡,远看山形模糊,像裹了一层软纱。画家用圆转的线条模拟这种“软”的质感,再配合淡墨晕染,山就有了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意境。
新手小贴士:画云头皴时,线条别太直,起笔可以重一点(表现石头的根基),中间慢慢转圆(模拟云雾包裹的效果),收笔轻提(像雾气散开);记得用淡墨在石头周围轻轻晕染,让石头和背景的雾气“融”在一起。
图片
云头皴——宋 郭熙
图片
云头皴——宋 郭熙
图片
云头皴——宋 郭熙
图片
云头皴——宋 王诜
图片
云头皴——元 棠棣
图片
云头皴——元 朱德润
图片
云头皴——当代 陆俨少
米点皴:雨季江南的“模糊美”适用场景:雨雾朦胧的江南水乡(比如苏州、杭州的梅雨季)特点:用横点(短而平的笔触)层层叠加,像打翻的墨汁晕染,远看是连绵的山影,近看是细密的点痕,表现湿润空气中的朦胧感。代表画作:北宋米芾、米友仁父子的《潇湘奇观图》,整幅画几乎全用米点皴——密密麻麻的横点铺满纸面,远处的山像浮在云里,近处的树石若隐若现,完全是江南雨季的“视觉录音”。
为什么用这种线条? 江南的雨季,山峦常被雾气和雨水笼罩,远看没有清晰的轮廓,只有朦胧的色块和斑驳的光影。画家干脆放弃勾线,直接用横点模拟雨雾中的视觉感受:点与点重叠的地方颜色深(石头或树的位置),点稀疏的地方颜色浅(空中的雾气)。
新手小贴士:画米点皴时,用稍大的毛笔(如羊毫),笔尖蘸淡墨,笔肚留清水,快速横点下去,让墨色自然晕开;点的方向可以稍微变化(有的横,有的斜),但别太乱;重点在“层次”——近处的点密且深,远处的点疏且浅,这样才有空间感。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宋 米芾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宋 米友仁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元 王蒙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元 高克恭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明 董其昌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明 沈周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明 董其昌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清 石涛
图片
米点皴———清 王原祁
图片
米点皴:当代 齐白石
这4种皴法就像国画山水的“基础词汇”:披麻皴对应江南的柔,斧劈皴对应北方的硬,云头皴对应云雾的润,米点皴对应雨季的朦胧。它们不是凭空编造的,而是古人观察自然、总结规律后提炼出的“石纹密码”。
下次看国画山水时,不妨靠近一点,看看石头上的线条是麻绳般的柔软,还是斧头般的锋利?是云朵般的圆转,还是雨点般的模糊?这些细节里藏着的,不仅是画家的手艺,更是他们对自然最真诚的观察与热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